View count: 4695

III. Students, learning and support system

項目三:學生、學習與支持系統

當系所教育目標明確訂定,學生該具備的核心能力也具體標示之後,必須要在充足的學習資源所營造的優質學習環境下,依靠學有專精的教師,講授經過精密設計的課程內容以及多元的課外學習活動,方能養成學生的核心能力,但是一套完美的學習機制並不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成效,因此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學習評核及輔導機制,以協助所有學生都能學有所成,以下就針對本系所提供的學生學習資源以及學生學習、生活及生涯輔導機制的現況、特色、所遭遇之困難和改善方法等深入介紹。
  1. 現況描述
3-1學生組成、招生與入學輔導之規劃與執行情形
3-1-1 學生組成
本系自101學年度起合併「資訊應用學系」和「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兩個實體系所而成,合併前資訊應用學系包含有大學部、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等三個班制,而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亦包括有大學部和碩士班等兩種班制。在兩系合併為目前的「資訊應用學系」後,仍維持以大學部、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分別招生。各學年學生入學人數及相關統計資料如下表
[2-3-1]:各學年學生入學人數統計表
  學士班 碩士班 碩士在職專班 總計
學年度 小計 小計 小計 總計
101-1 169 69 238 38 14 52 34 8 42 241 91 332
101-2 160 71 231 31 18 49 29 7 36 220 96 316
102-1 191 77 268 25 9 34 29 6 35 245 92 337
102-2 181 75 256 24 9 33 27 6 33 232 90 322
103-1 194 82 276 19 11 30 24 6 30 237 99 336
         本校在董事會的支持下實施全校公立收費獎學金制度。本系學士班學生人數近年穩步逐漸增加,目前是本校大學部學生人數最多的系所,本系學科特色使本系男女學生數天生有較大的差距。但因本校其他系所多為文組科系,故以全校而言,男女學生人數大致平衡。大學部、碩士班及碩士專班近三年的總平均註冊率分別為92.53%58.40%55.56%。詳細資料如[附錄2-3-1-1]。由統計資料顯示,本系大學部招生成績良好、錄取成績穩步上升([附錄2-3-1-2]) 。研究所及在職專班之招生狀況則稍受大環境影響,經調整招生員額及招生策略後,已稍穩定。
         本系學生來源背景、家庭狀況等相關資料分析,近年招生成績上升,學生以私立高中生為主、高職生為輔,且來自國立高中的學生數也逐年增加。近年配合全校政策,於大陸區招收短期研修生與交換生並陸續有外籍生進入本系就讀,使本系學生來源更加多元化([附錄2-3-1-3])。研究所之生員則由早期宜蘭縣國中小教師為主,近年本系培養之畢業生繼續就讀研究所者逐漸增加。
3-1-2 招生小組組成及機制
本系於101學年度進行系所合併的同時,整合過去兩系之招生經驗配合學校推行學程制課程架構,進行學系招生組別與課程架構的整體調整。同時配合學校招生組,控管計畫、執行、考核、改善等環節,以達成「質量平衡」為目標。([附錄2-3-1-4 ])
除此之外,本系設有常態性的招生業務小組,由數位專任老師組成,主要任務為分析如何讓本系的潛在生員能清楚瞭解本系教學的狀況與培育人才的目標,同時負責與學校招生單位連繫,並由全系老師共同參與執行招生活動。招生業務小組協調分派適合該次招生活動的老師參與,並統合老師活動後回報的訊息與後續持續連絡事宜,以招到興趣、目標與本系教學方向契合的學生,以避免新生入學後才發現興趣不合的現象。由統計資料可知,本系近三年大學部皆滿招且並未出現因志趣不合而休退學者。([附錄2-3-1-5])
         
本系大學部主要的招生活動有四類:除由本系老師到高中進行本系的入校宣傳外;亦配合學校辦理高中生及其家長的來校的入系參訪活動;以利本系直接對有興趣的學生及家長進行面談。除了上述面對面的招生活動外,本系亦利用本系之特長進行網路的招生活動。本系有專人維護臉書帳號,讓潛在生員對本系的氛圍有初步體會。另外,為讓本系的潛在生員對於本系教學成效有更清楚的認知,從102學年度起,除推出本系專屬系所App,同時整理並維護本系學生開發的優良Android App專案,讓本系的潛在生員藉由使用這些Android App的經驗,進一步瞭解本系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自己將來可能養成的能力。

本系碩士班及碩專班招生早期主要對象為宜蘭縣的中小學教師,近年由於中小學老師進修管道管控較為嚴格,碩士班招生對象以本系及宜蘭區大學畢業生為主,在職進修者多流向碩專班。
3-1-3 入學新生輔導
新生錄取之後,本系即會建立學生連絡資料,透過網路及電話,對於錄取的同學進行聯絡,並由系學會安排認識學校的活動,讓同學可以先對本系及本校有簡單的認識。在指定科目考試放榜之後,本系配合新生報到活動,開設認識大學與學系的說明會,讓新生可以對本系的老師、學生及資源有所認識,以對進入本系後的學習與生活狀況有所準備。透過經營學系臉書,與學生和家長的於入學前開始進行互動,以提昇學習熱情與教學成效,並可長期維持與家長的互動關係。
         開學後,除本系新生固定參與全校性新生入學定向輔導,並配合學務處對新生辦理健康檢查([附錄2-3-1-6))及新生心理狀況篩檢,以早期掌握學生之身心狀況並進行相應之輔導措施。同時,系學會亦辦有迎新茶會及迎新宿營等活動,進行學長姐制的配對及各種破冰活動,已透過學生間的互動及交流,防預及早期發現並解決新生入學可能發生之狀況或問題。以上活動舉行時,大一導師亦在旁全程配合。本校大一新生保障住校,對學生儘快融入校園生活亦有十足的幫助。

本系之外籍生及交換生、研修生統一由學校安排住校,並額外參與校方統一舉辦之輔導活動,本系並特別為外籍生及交換生、研修生舉辦歡迎及歡送會,已針對性的輔導及了解此類學生之需求,並進行協助,以做為未來改進之依據。
本系碩士班新生除了於每週四「資訊應用專題討論」課程全體碩士班學生出席時間附帶進行學長學弟妹之經驗交流外,每年亦召開座談會,主要目標在於說明學生可以選擇的專長領域及各領域的師資,以輔導學生選擇適當的指導老師。
3-2學生課業學習、支持系統及其成效
3-2-1 資訊應用學系導師制度
本系師生關係中,除師長主動關心學生生活與學習環境,於言談間詢問生活狀況給予關懷,提供各種生活適應、學習輔助外,並結合學校活動、系上課程規劃、生活輔導組、系學會、自辦讀書會各方力量,以導師為中心,由一年級開始即妥善規劃輔導方案,引領學生由適應生活、學習成長,規劃未來。並與學務處教官保持密切聯繫和配合,以最快速與最有效方式處理學生意外事故等。
本系依據本校「導師制實施辦法([附錄2-3-2-1])」,結合本系基礎專題與專題實作課程,配合教師不同的研究領域,建立具特色雙軌導師(班級導師與學術家族導師)制度。班級導師於大一上學期選課分班結束後,由擔任大一課程之老師共同擔任班級導師。所有導生皆需為該導師的課程的授課學生並一路陪伴學生至大四,其任務為維繫同一級入學學生之班級凝聚力、照顧學生並進行生活輔導。學術導師於學生大二下進行分配,其分配方式基本上由學生選擇基礎專題指導老師後,編入該專題指導老師的學術導師家族內,學術導師之任務為配合學生有興趣的學習領域經營學生的學習群並對學生之學業狀況進行長期輔導。本系大學部學生本系專任教師除系主任外,皆需輪流擔任班級導師並經營一個學術導師家族。而研究所(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則由該生之指導教授擔任其導師。
 
本系導師工作除安排「導生時間」,並藉由制定配合年度校級與系級活動的資應系導師十八週工作時程原則表([附錄2-3-2-2]),以協助各位老師確實把握適當的時間點定期檢視並掌握學生生活及課業學習狀況並進行規劃的晤談訪視等活動。同時明訂各活動導師配合事項及職以凝聚本系導師工作之共識。本系導師輔導成效及執行情形相關佐證資料如附件。 
3-2-2 課業輔導系統(包含會考、證照)
本系專任教師每週至少留校四天從事授課、研究及輔導學生的工作。本系同時安排教師的特定晤談時間(office hour)四小時以上([附錄2-3-2-3]),以提供學生課餘時間的學習輔導與諮詢服務。內容廣泛,舉凡各科疑難解答、專題討論、經驗傳承、生涯探索、職涯抉擇及學術專業之引導與提昇,無所不包。執行成效良好,可由學校定期施作之「教學反應問卷統計表」中獲知,本系學生普遍感受到教師之教學熱忱,能適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並耐心指引,充分給予學生請教疑難的機會。教師必須將晤談時段公佈於研究室門前。學生利用晤談時間討論的議題不僅在課業詢問方面,還包含了論文、生活事務、以及選課問題等。此外,本系教師教學之餘,在研究室的時間相當充裕,學生在晤談時間外能夠藉由此管道與老師進行晤談。
本系對同學的課業相當重視,也對同學的學習成效有相當高的要求。每次系務會議一開始時皆會對本系開設的課程中,是否有同學學習狀況不正常(出席率不佳、作業未交、期中考或小考成績不佳)進行互相討論,同時授課教師亦會於教師系統上進行期中預警。正式通知導師及學生相關預警資料,導師將盡速與學生進行晤談並於導師系統上填寫晤談表,呈給主任導師(系主任)查閱。本系配合學校政策,若學生有兩科以上出席狀況不佳以致遭任課老師扣考,將取消下一學期之公立收費助學金資格。([附錄2-3-2-4]
若同學被期中預警的原因為個人因素,則由導師進行輔導,了解學習狀況不正常的原因之後進行課輔或是輔導二階段退選。但若是因為課程太過艱難或是同學程度跟不上所造成,則由兩方面來處理。第一、由系主任和導師及任課老師共同開會,了解課程內容適當調整,並給予同學課業輔導。第二、由系上請該課程助教進行課輔時間,並要求同學必需參加,盡快補上未跟上之進度。
本系的核心課程,依學校「研究生獎助學金補助辦法([附錄2-3-2-5])」,皆得申請課輔助教。本系大一的數學及程式設計,皆有申請課輔助教。由課輔助教針對老師上課的內容再進行複習,或是針對作業進行講解,以求同學能順利學習。本系獲得教學助理每學期約10門課的補助課程且數量穩定([附錄2-3-2-6]),對長期維持穩定的輔助教學品質有一定的促進效果。
 
3-2-3 基礎專題實作及畢業專題
為了確保本系的畢業生能有一定的實作開發能力,因此本系學生皆需修習一學年的專題實作課程,由指導教授和同學合力進行,於三年級下學期至四年級上學期開發出一套實作作品。同時亦可於二年級下學期到三年級上學期間選修基礎專題一學年、完成兩項小型作品以培養畢業專題的實作能力。本課程將訓練同學資訊內容產品開發與設計、程式撰寫、報告撰寫及上台簡報。當畢業作品完成時,同學可以該作品當作研究所甄試或是找工作時的有利資料。而為了確保同學有足夠的程式設計能力能夠順利完成畢業專題,本系規定同學必需通過本系之程式設計會考。程式設計會考每學期舉行一次,由系上老師共同命題及改題,會考的舉行方式依本系參與授課教師所擬定之處理原理實施。本系藉由程式設計會考,把關同學的程式設計能力,期望同學於系統開發專題時都能順利進行。
基礎專題實作及專題實作老師編排方式:於二年級上學期及三年級上學期舉辦教師專題內容發表會以使學生能更加瞭解本系老師的專業方向後,由學生提出申請,並由受申請老師個別約談確認後學生使得登記選課。
為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顧與指導,本系導師家族人數設有上限,每位導師家族同一年級基礎專題學生人數上限為五人,專題實作人數上限為八人。特殊狀況需經系務會議開會通過。
為確保學生專題作品能確實達到檢核學生實作能力與其專業學程之配合度及成就度,針對不同主修學程之學生訂有不同的評分偏重方向實施原則,同時為使成績具有公信力及公平性,本系基礎專題實作及專題實作選課學生於作品設計階段及成果展示階段皆需經過多位老師共同進行多次審核。相關實施辦法及成果如佐證資料
3-2-4 預警及輔導機制
本系預警與輔導機制可分生活輔導與課業輔導兩方面,茲分述如下:
         生活輔導:
         本系配合校方各單位,由學生一入學開始即掌握學生「新生心理健康篩檢」的調查結果,並配合導師時間安排各種心理衛生、生活適應相關議題的座談與心理測驗,協助學生了解自己及他人,對於校外租屋同學並透過一學期一次的校外租屋訪視,了解學生生活適應狀況,協助其於校外的生活安住。於此過程若發現有特殊個案,除導師特別針對性協助外,並通報校方相關單位,尋求校方單位的支援並進行個案管理與追蹤。若學生實有精神疾病經診斷及經過心理輔導組心理師評估其適應情形後,若需要進一步擴大協助的學生,在經過個案同意後,即轉介心輔組由心輔組邀請導師及相關人員召開個案討論會,或轉介醫療院所進行治療後續維持適應;若遇有自我傷害之危機個案,則依據本校「學生自殺與自殘防處實施辦法([附錄2-3-2-7])」處理。
         課業輔導:本系課業輔導機制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預防期:學習方法及學習風氣的推廣:本系由學生初入學即藉由導師個別晤談時間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並安排相關心理測驗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困難所在後,妥善規劃學習時間與方式,並鼓勵學生參加系上課後輔導課程。本系各老師並定期開會交換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並研擬改進教學方式以使學生獲得更加的學習成效。
第二階段-輔導期:學習預警及1/2學生的成績補救:本系除系內老師定期交換學生出缺席及學習成效狀況外,並配合全校教師系統的建置,了解學生於通識、院核心、或它系學程中的修課狀況,於收到預警後,第一時間聯繫學生了解個案,並協助學生精進學習方式,以改善學習狀況,若學生因個別因素造成學習狀況無法補救,則輔導於學期末前退選課程,若學生於某學期發生1/2以上不及格情形,則於次學期一開學即進入個案輔導過程,除於開學時協助學生診斷學習成效不佳的原因並尋求改善之道,並於期中考前、後、期末考前特別加強個別輔導,檢視其學習成效改進狀況。
第三階段-轉介期:在輔導過程中發現有學習障礙或其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學生,經過心理輔導組心理師、資源中心輔導老師、教學資源中心評估其學習困難情形後,邀請導師及相關人員召開個案討論會,安排擴大協助學生。
3-3學生其他學習、支持系統及其成效
3-3-1 課外活動學習
1.志工服務學習
本系學生除參與校內服務學習外,也經常性地參與教育部資訊志工營隊計畫,每年度有13隊參加,由領隊教師努力付出與協同合作,讓學生透過服務他人得到成就感,培育人文素養,並促進其在專業知能上學習動力,例如:101學年本系同學參與的校外服務有宜蘭仁愛之家志工、同樂及頭城資訊志工營隊。經由這些志工活動,分別在100學年獲得教育部數位關懷大賽-在地生活位關懷第三名及102教育部位關懷大賽-在地生活位關懷優勝。受本校地理位置及學生背景之影響,目前本系服務對象多屬宜蘭地區的志工服務(本系曾有兩位研究生參與校外舉辦至大陸的資訊志工服務),為多方開發服務種類與對象,現已與佛光山資訊中心進行2015年佛光山春節平安燈會app開發案,由本系師生義務開發,未來將陸續與佛光會中華總會及佛光山相關志工團聯繫,以增加學生志工服務的機會。
2.系學會社團及校內社團活動
系學會活動對於聯絡師生感情、促進跨屆同學之間的情誼、提高學術研究風氣、加強團隊榮譽等,都有很大的助益。本系在合併之前各有其系學會的組成和運作,101學年度資應系、學數系兩系合併後,兩個系學會亦進行合併,開始由大二學生擔任核心幹部,並逐步帶領大一學弟妹參加核心幹部成員之一,以培養活動設計與籌畫之能力與學生自治團體該有的正確觀念後始交接成為核心幹部,讓活動經驗可以傳承。本系除了系主任外,另有專任的系學會指導老師,負責輔導系學會的事務,並監督學生組織的經費運用情形,讓學生學習的活動辦理與預算控管,得以順利進行。透過企畫書的審核、預算的督導、會議紀錄的審閱,來給予指導。如遇重大議題時,會向系主任與系學會指導老師請教,並請主任分享意見及給予指導。
本系系學會是學生與資應系的溝通管道之一,同時是系上舉辦大型活動時,不可或缺的助力,舉凡新生訓練、家長訪校、資應週、迎新送舊、系友會活動、高中生參訪、專題展示等,都有系學會參與幫忙的足跡。此外,系學會每年總是會舉辦各式各樣體育性、學術性及娛樂性的大型活動,由每學年一開始的分區迎新揭開序幕,再來就是為新鮮人舉辦的迎新活動。
         此外,本系若辦理一些大型的正式活動,如高中學校蒞校參訪或舉辦學術研討會等,也都會透過系學會的協助,帶領高中生認識大學的學習環境,除了能增加工作經驗以外,也會讓其有機會能真正地融入學系的大家庭。而透過本系系學會的導師家族制度,由學長姐帶領及輔導學弟妹,並且在新生進入後的第一個月,安排系迎新活動,由學長姐和大一新生表演節目,藉此培養大一新生對資應系的認同,及快速的認識同學與學長姐。
         本系學生亦踴躍參與本校社團活動,以本系為社團主要成員之社團有遊戲創作社與同人創作社。([附錄2-3-3-1]
3-3-2 生活學習
1.導師制度
在董事會的大力支持下,本校於101學年度開始辦理精進「學術家族導師制度」,要點如下︰
(1)依據教師專長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全校導師生編配。 
(2)推動導師帶領導生參加研討會、社會服務及已畢業導生與在校生相關活動。 
(3)召開導師會議,瞭解導師輔導意見,精進學術導師家族制度。 
(4)全校導師「Office Hours」公告,讓全校學生可上網登記與導師們互動。 
(5)進行「終身導師」宣導,建立導師生們之終身聯繫方式。 
根據導師生分配時程,本系亦成立學術家族讀書會,於大二上學期末由學生選擇基礎專題指導老師後,在大二下學期開始由指導老師研究室內部依專題內容進行合作學習,並定期聚會。
為使同級學生間有較好的橫向連結,103 學年度起,除學術家族導師外,每個年級另設有班級導師負責班級經營與學生生活照護。
2. 其他機制
本系透過家族制、系網、Facebook等多元管道,了解學生生活、人際、經濟、生活、居住、心理及行為狀況,提供學生相關生活輔導與支持。
3-3-3 生涯與職涯學習
1.實習制度
為使學生能有經歷業界工作以體會校內課程所學,100學年度的課程架構規範「實務實習」課程是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的必修課程,在101學年及以後的課架,「實務實習」則列為系核心課程([附錄2-3-3-2])。實務實習在本系的運作上已經行之有年,配合實習活動辦理說明會、實習單位媒合、實習成果報告等活動,讓學生在升上大四的暑假能透過在業界或相關機構參與實際工作,以了解學校所學內容的實際用途,並訓練學生的工作態度。本系實習制度運作良好,並獲得許多學生與雇主良好的反應,在學生實習期間,除了總輔導老師之外,系上每位老師也會分配到實習生,於實習期間至實習單位訪視,協助學生解決實習上的問題。此外,系上亦獲得「科學工業園區人才培育補助計畫」與「校內經費」,替學生爭取到實習津貼與相關補助費,例如:101年有10位及103年有12位大四同學參與「科學工業園區人才培育補助計畫」,至相關資訊產業實習,獲得實習津貼。實習名單如[附錄2-3-3-3]
2.校外參訪
         本系每學期固定安排企業參訪活動,使學生能掌握產業現況及了解職場需求。
3. 生涯與職涯講座
本系不定期邀請校內、外學者、專家及畢業系友,舉辦專題演講,其主題包含探索自我、學思歷程、履歷撰寫、面談技巧、職場能力、科技產業等,內容十分豐富。同時,在碩士班與碩專班有一門必修課程「資訊應用專題討論」,課程進行的方式是邀請資訊領域的學者或業界進行演講,以增加同學的專業知能及職能。此外,配合相關經費,本系於寒暑假辦理新興科技工作坊,提供新興領域專業知能,例如:102下學期暑假辦理Android進階課程共7天,103上學期寒假辦理iPhone遊戲設計進階課程共5天。同時,本系老師也隨時提供校內外生涯與職涯相關活動訊息,鼓勵學生參與。
3-4畢業生表現與互動及其資料建置與運用情形
3-4-1 畢業生表現
資訊應用學系於89學年度本校以佛光人文社會學院開校啟教時即已設立,成立迄今已近14年;101學年度併入資訊應用學系的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從初設立起迄今亦已有超過10年的歷史。以資應系於89學年度開始招收首屆碩士班學生15名起算,接著又在91學年度起開始招生大學部及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而學數系亦分別於91學年度及93學年度起開始招收碩士班及大學部學生,綜觀合併前與後,資訊應用學系現已有為數不少的畢業生。若以國內碩士班兩年、碩士在職進修專班三年以及大學部四年的修業年限常規來計算,截至101學年度結束,本系應已有碩士班12屆、碩士在職進修專班9屆和學士班8屆共29個屆/級的畢業生(學數系的碩士班10屆和學士班6屆畢業生已併入計算)
由於本校從設立之初即強調小班教學,再加上「報到率」、「淘汰率」、「轉/休學」等等因素的影響,相較於他校,本系目前這29個屆/級的畢業生的總數並不能算多,另外由於佛光資訊應用學系因是先由碩士班開始招生,目前的畢業生結構中,研究所畢業生與大學部畢業生在數量上相差不大。雖然由於學校仍屬新設,加上採小班制教學招生人數較少,致使本系與本校其他各系相似,在校與畢業學生的人數並不多。本系歷屆學生及校友的數量雖少,但卻形成了系友間感情特別融洽、特別重視團隊精神與師生互動密切的另一特色。因此,對於學生畢業後之動向,亦為本系、系友會及系友們都相當著重與關心之重點。畢業生在工作或繼續求學上所遇到的瓶頸,系上教師都盡其所能地提供必要之協助或輔導,系友間亦能相互扶持支援。本系自有畢業生開始,畢業系友即不定期有聚會及回娘家活動,而後於96學年度成立系友會組織,除每年定期舉辦系友會外,並建立系友會網站提供系友聯繫與互動,進而使系友與系所間可密切聯繫、掌握彼此最新訊息、協助本系之成長。
對於畢業生畢業後的表現和發展,本系以持續性的長期追蹤方式進行,並配合先前教育部和校方目前推動進行中的畢業生與雇主問卷調查將就業畢業生的工作性質、專業知識與技能、工作表現與系上所開設的課程等面向,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在本次報告書中所附的為最近一期(103年一月完成調查)針對99100101學年度畢業生所作的流向調查結果。
本次系友流向調查的涵蓋範圍,包括了在99100101這三個學年度的本系大學部及碩士班畢業生。由於這三個學年度的學生均是在資應系和學數系合併之前入學的學生,因此在以下的調查結果分析報告中,我們除了呈現兩系合併的綜合統計結果之外,也按照畢業生原來個別的系所隸屬(資應或學數),分別進行統計分別。所有的應調查畢業生人數為160(大學部105人、碩士班55),截至103午元月底調查結束為止,完成調查的總人數為155(大學部101人、碩士班54),總體的完成率高達96.88%,由此顯示本系對畢業生畢業後流向是能有效地掌握的。[2-3-4-1]所示即為本次調查完成狀況的資料彙整。
 
[2-3-4-1 102學年度系友流向調查完成狀況統計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大學部
應填人數
大學部
完成人數
大學部
完成率
大學部
應填人數
大學部
完成人數
大學部
完成率
大學部
應填人數
大學部
完成人數
大學部
完成率
47 44 93.62% 58 57 98.28% 105 101 96.19%
碩士班
應填人數
碩士班
完成人數
碩士班
完成率
碩士班
應填人數
碩士班
完成人數
碩士班
完成率
碩士班
應填人數
碩士班
完成人數
碩士班
完成率
18 17 94.44% 37 37 100.00% 55 54 98.18%
應填
總人數
完成總人數 完成率 學數應填人數 學數完成人數 完成率 總應填
人數
總完成
人數

完成率
65 61 93.85% 95 94 98.95% 160 155 96.88%
 
 
首先,在針對畢業生離開校園後流向的類型調查中,我們將大學部畢業生和碩士班畢業生的狀況分開統計的結果整理如[2-3-4-2][2-3-4-3]所示。在[2-3-4-2]所呈現的調查結果顯示:99~101學年度大學部畢業生的流向以選擇「就業」的比例最高(51.49%),選擇「升學」(即就讀碩士班)的比例居次(25.74%);而其中在原資應系的畢業生中,選擇「升學」的畢業生人數略高於「就業」(1,由此資料顯示在本次調查所涵蓋的三年期間,原資應系大學部畢業生在繼續升學的意願上要略高於原學習與數位科技系大學部的畢業生,這樣的調查結果,在數據上是與先前所作的系友流向相關調查的結果大致相近的。但從100學年度起,受到景氣和就業市場的影響,畢業生多抱持先入職場卡位或學習實務工作經驗的想法,原資應系大學部畢業系友繼續升學的人數反而有大幅下降的趨勢。
 
 
 
 
 
[2-3-4-2 99~101學年度系友流向類型調查結果 (大學部)
大學部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就業 16 36.36% 36 63.16% 52 51.49%
升學 17 38.64% 9 15.79% 26 25.74%
服役 10 22.73% 9 15.79% 19 18.81%
待業 0 0.00% 2 3.51% 2 1.98%
準備考試 0 0.00% 1 1.75% 1 0.99%
出國遊學 1 2.27% 0 0.00% 1 0.99%
合計(人數) 44 57 101
 
 
[2-3-4-3]所示,在同樣的調查項目中,本系99~101學年度碩士班畢業生流向的選擇更是以「就業」的比例佔了絕大多數(88.89%),僅有一人選擇「升學」(即就讀博士班),相對於先前透過持續訪查/訪談所掌握的系友流向,更能應證現今因更高學歷(博士就業相對困難致使多數學生對繼續修讀博士之意願降低的社會現象。
 
[2-3-4-3 99~101學年度系友流向類型調查結果 (碩士班)
碩士班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就業 11 64.71% 37 100.00% 48 88.89%
升學 1 5.88% 0 0.00% 1 1.85%
服役 5 29.41% 0 0.00% 5 9.26%
待業 0 0.00% 0 0.00% 0 0.00%
準備考試 0 0.00% 0 0.00% 0 0.00%
出國遊學 0 0.00% 0 0.00% 0 0.00%
合計(人數) 17 37 54
 
 
從本次調查亦發現本系的畢業生的出路(就業或升學是相當不錯的,除少數畢業生未能穩定就業或升學(全系僅2人尚在待業中、因個人生涯另有規劃(各有一位大學部畢業生正在準備公職考試和赴日本遊學或正在服兵役(大學部19人、碩士班5)之外,其餘均能順利就業或繼續升學。
為更進一步掌握本系系友畢業後的發展與在校所學(即本科系主要教學內容/方向的相關程度,依過去的慣例,我們也依調查中所掌握到畢業系友實際工作內容或再升學所選讀的系所類別,與在校(本系)所學進行比較分析,並將相關程度分成「直接相關」、「間接相關」和「不太相關」等三種相關程度。 [2-3-4-4] ~ [2-3-4-7]等四表所示即為按大學部和碩士班畢業系友身份區分來分別呈現系友畢業後在就學及升學等的發展與在校(本系)所學的相關度調查分析結果。
[2-3-4-4]中顯示在大學部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方面,選擇程式設計、系統開發、數位學習、多媒體應用、網頁工程師、資訊設備維護... 等等與資訊應用『直接相關』之工作的系友,相較於先前各屆系友在比例上雖有降低的現象,但仍有接近四成的水準(36.54%),其中原資訊應用系的大學部畢業系友亦有佔到43.75%。而多數屬於『間接相關』或『不太相關』的大學部就業系友也表示雖然工作內容可能與所學不直接/不完全相關,但在校(本系)所學得的知識和能力實際上對於他們從事或是獲得該份工作部是有助益的。
 
[2-3-4-4]  99~101學年度大學部畢業系友就業與本系所學相關度調查結果
大學部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直接相關 7 43.75% 12 33.33% 19 36.54%
間接相關 9 56.25% 18 50.00% 27 51.92%
不太相關 0 0.00% 6 16.67% 6 11.54%
合計(人數) 16 36 52
 
 
在升學的選擇上,從[2-3-4-5][2-3-4-7]所呈現的資料可明顯看出對於選擇畢業後繼續升學的99~101學年度資訊應用學系畢業系友,不論是大學部(再就讀碩士班)或碩士班(再就讀博士班的系友選選擇繼續就讀資訊應用、資工、資科、生物資訊、數位學習等資訊相關系所的比例高達100%,亦即全數選擇與本系『直接相關』的方向繼續發展。
 
[2-3-4-5 99~101學年度大學部畢業系友繼續升學與本系所學相關度調查結果
大學部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直接相關 17 100.00% 9 100.00% 26 100.00%
間接相關 0 0.00% 0 0.00% 0 0.00%
不太相關 0 0.00% 0 0.00% 0 0.00%
合計(人數) 17 9 26
 
 
而在碩士班畢業系友的就業選擇(參見[2-3-4-6]內資料)上,由於他們本身對於資訊相關工作的認識和認同度較高,資訊專長也得到更精進和專注的訓練,因此,選擇程式工程師、系統設計/開發、數位科技融入學習、網頁/多媒體應用、IT產品設計師、資訊教育... 等等與資訊應用『直接相關』之工作的99~101學年度資訊應用學系碩士班畢業系友的比例高達佔到所有選擇就業的碩士班畢業系友的95.83% 這個高達九成六的數據表現,相較於先前各屆碩士班畢業系友的平均狀況在整體比例上是略有提昇的。
 
 
 
 
 
[2-3-4-6 99~101學年度碩士班畢業系友就業與本系所學相關度調查結果
碩士班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直接相關 10 90.91% 36 97.30% 46 95.83%
間接相關 1 9.09% 0 0.00% 1 2.08%
不太相關 0 0.00% 1 2.70% 1 2.08%
合計(人數) 11 37 48
 
 
[2-3-4-7 99~101學年度碩士班畢業系友繼續升學與本系所學相關度調查結果
碩士班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直接相關 1 100.00% 0 0.00% 1 100.00%
間接相關 0 0.00% 0 0.00% 0 0.00%
不太相關 0 0.00% 0 0.00% 0 0.00%
合計(人數) 1 0 1
 
 
在本次配合教育部要求所完成的畢業生流向調查,還包括「就業類型」和「私人企業類別」等兩個調查主題。「就業類型」係指針對選擇就業的畢業系友服務於政府、私人企業、學校、非營利機構或其他所進行的調查。[2-3-4-8][2-3-4-9]顯示內容分別為本系選擇就業之大學部畢業系友和碩士班畢業系友的調查結果彙整。由表2-3-4-1-8所示結果可知本系選擇就業的大學部畢業系友服務於私人企業的比例最高,比例高達九成以上(90.38),其餘不足一成的部份為政府(5.77%)、學校(1.92%)和非營利機構(1.92%)。而本系選擇就業的碩士班畢業系友之就業類型,如[2-3-4-8]所示,則以服務於學校的比例最高,佔了64.58%。此項比例值特別高的原因是由於本次調查期間資應系碩士班畢業系友中原學數系的畢業系友有30位是現正服務於台灣東北區的中小學老師,他們在畢業之後當然回到學校服務,因而大幅提高此類別所佔之比例。除學校之外,其他就業類別按所佔比例大小依序為私人企業(31.25%)、政府(2.08%)和非營利機構(2.08%)。其中,私人企業仍在資應系99~101學年度碩士班畢業系友中原資應系之畢業系友的就業類型佔最大宗,其比例也高至81.82%
[2-3-4-8 99~101學年度大學部畢業系友就業類型調查結果
大學部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政府 2 12.50% 1 2.78% 3 5.77%
私人企業 14 87.50% 33 91.67% 47 90.38%
學校 0 0.00% 1 2.78% 1 1.92%
非營利機構 0 0.00% 1 2.78% 1 1.92%
其他 0 0.00% 0 0.00% 0 0.00%
合計(人數) 16 36 52
 
[2-3-4-9 99~101學年度碩士班畢業系友就業類型調查結果
碩士班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政府 1 9.09% 0 0.00% 1 2.08%
私人企業 9 81.82% 6 16.22% 15 31.25%
學校 1 9.09% 30 81.08% 31 64.58%
非營利機構 0 0.00% 1 2.70% 1 2.08%
其他 0 0.00% 0 0.00% 0 0.00%
合計(人數) 11 37 48
 
 
「私人企業類別」的調查係針對選擇就業並服務於屬於私人企業的畢業系友所服務的私人企業的類別進行調查,教育部此次調查所設定的私人企業類別計有「農、林、漁」、「製造」、「營造」、「批發零售」、「倉儲」、「餐飲娛樂」、「資訊傳播」、「金融」、「不動產」、「科學技術」、「藝術及休閑」、「醫療及社會」和「其他」等十三種類別。[2-3-4-10][2-3-4-11]分別為本系選擇就業並服務於屬於私人企業之大學部畢業系友和碩士班畢業系友所服務的私人企業的類別的調查結果彙整。由於資訊應用在各行各業均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和必要性,所以,不論是在大學部或碩士班畢業生的調查結果中,本系畢業生所服務行業類別的普及性是算高的,就業並不會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類別。[2-3-4-10]所示結果可知本系選擇就業並服務於屬於私人企業的大學部畢業系友所服務之私人企業類別比例最高的前四名依序為「資訊傳播」(21.28) 、「其他」(19.15%)、「批發零售」(12.77%)和「藝術及休閑」(10.64%)。而本系選擇就業並服務於屬於私人企業的碩士班畢業系友所服務之私人企業的類別,如表3-11所示,比例最高的前三名依序為「科學技術」(20.00) 、「金融」(20.00%)、和「製造」(13.33%)
 
 
[2-3-4-10 99~101學年度大學部畢業系友所服務之私人企業類別
大學部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農、林、漁 0 0.00% 0 0.00% 0 0.00%
製造 2 14.29% 2 6.06% 4 8.51%
營造 1 7.14% 0 0.00% 1 2.13%
批發零售 3 21.43% 3 9.09% 6 12.77%
倉儲 1 7.14% 1 3.03% 2 4.26%
餐飲娛樂 2 14.29% 2 6.06% 4 8.51%
資訊傳播 1 7.14% 9 27.27% 10 21.28%
金融 0 0.00% 2 6.06% 2 4.26%
不動產 1 7.14% 2 6.06% 3 6.38%
科學技術 0 0.00% 0 0.00% 0 0.00%
藝術及休閑 0 0.00% 5 15.15% 5 10.64%
醫療及社會 0 0.00% 1 3.03% 1 2.13%
其他 3 21.43% 6 18.18% 9 19.15%
合計(人數) 14 33 47
 
 
[2-3-4-11 99~101學年度碩士班畢業系友所服務之私人企業類別
碩士班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農、林、漁 0 0.00% 0 0.00% 0 0.00%
製造 2 22.22% 0 0.00% 2 13.33%
營造 0 0.00% 0 0.00% 0 0.00%
批發零售 0 0.00% 0 0.00% 0 0.00%
倉儲 0 0.00% 1 16.67% 1 6.67%
餐飲娛樂 0 0.00% 1 16.67% 1 6.67%
資訊傳播 0 0.00% 1 16.67% 1 6.67%
金融 3 33.33% 0 0.00% 3 20.00%
不動產 0 0.00% 1 16.67% 1 6.67%
科學技術 3 33.33% 0 0.00% 3 20.00%
藝術及休閑 1 11.11% 0 0.00% 1 6.67%
醫療及社會 0 0.00% 1 16.67% 1 6.67%
其他 0 0.00% 1 16.67% 1 6.67%
合計(人數) 9 6 15
 
 
最後,在教育部要的畢業生流向調查資料中,一如往常地要求提供要畢業生的就業薪資。而本次的資料格式是以「20K以下」起,以每5K (5000為一個級距,提昇到最高的「40K以下」,共計有六個等級。在歷次的畢業生流向調查中,有關薪資這項敏感/私密性較高之個人隱私資料的調查向來是最為各校校友、各系系友們所執疑而常拒絕回答的。在這次的調查中由於不要求告知實際數字,而可由受訪受調查的系友自行從上述六個選項中擇一回答,回答狀況因此有所改善,在100位目前就業的系友中,雖非完全願意但共有95位畢業系友配合調查提供了他們的答覆。[2-3-4-12][2-3-4-13]分別為本系目前就業中之大學部和碩士班畢業系友的薪資狀況調查結果之彙整。由兩表中數據顯示,投入職場的本系畢業生之薪資大多高於時下的一般大學大學部/碩士班畢業生的平均薪資。
 
[2-3-4-12] 本系99~101學年度目前就業中之大學部畢業系友的薪資狀況調查
大學部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20K以下 0 0.00% 0 0.00% 0 0.00%
~ 25K 2 14.29% 2 5.88% 4 8.33%
~ 30K 8 57.14% 18 52.94% 26 54.17%
~ 35K 2 14.29% 10 29.41% 12 25.00%
~ 40K 1 7.14% 3 8.82% 4 8.33%
40K 以上 1 7.14% 1 2.94% 2 4.17%
合計(人數) 14 34 48
 
 
[2-3-4-13] 本系99~101學年度目前就業中之碩士班畢業系友的薪資狀況調查
碩士班 資訊應用 學習與數位科技 合併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總人數 總比例
20K以下 0 0.00% 0 0.00% 0 0.00%
~ 25K 0 0.00% 0 0.00% 0 0.00%
~ 30K 1 9.09% 0 0.00% 1 2.13%
~ 35K 3 27.27% 1 2.78% 4 8.51%
~ 40K 4 36.36% 4 11.11% 8 17.02%
40K 以上 3 27.27% 31 86.11% 34 72.34%
合計(人數) 11 36 47
 
 
就以現階段所掌握到的流向資料看來,本系學生畢業後的升學和就業情形都非常良好。在不考慮服役中的男姓畢業生情況下,本系畢業生除少數學生待業(2、海外遊學(1)和準備公職考試(1以外,其餘均已順利投入職場或繼續升學。不僅升學或就業的方向與在校(本系)所學相關度高,而且由於資訊科技人才的就業市場需求,在國際經濟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相較於其他學科仍是較佔優勢(薪資大多高於時下的一般大學部/碩士班畢業生薪資),也有較多的就業機會的。同時,多數畢業生雇主對於本系畢業生的工作表現均給予高度肯定。
整體而言,具資訊背景的學系畢業生的再升學管道/選擇也較他人充分,因此,本系大多數的畢業學生目前在學習習得符合系所教育目標的專業能力畢業後,不論在升學或就業都有很不錯的表現。     
 
3-4-2 系上畢業生資料建置機制
在學校方面,學校學務處與秘書室的就業輔導中心與校友聯絡室,已有專人負責與雇主、家長聯繫畢業生之就業情形,在101學年度之前要求各系配合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專校院畢業生流向資訊平台」進行畢業生資料的蒐集和建置,而從102學年度起則改由校方配合教育部的要求調查項目,自行設計相似的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畢業生流向資訊的蒐集和建置,目前該項作業(畢業生流向問卷)由本校教學資源中心生涯發展組負責推動。
除校方的畢業生資料建置機制外,本系的亦有或將建置以下三項畢業生訪查機制和管道來和彙整畢業系友的工作發展歷程和意見建議:
 
1.       以「系友會」為主體的系友聯絡網路合併前的「資訊應用學系」和「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在96學年度前均已有各自系友會的成立,目前由系上較資深的駱至中教授和馮瑞教授兩位教師擔任系友會和系方的連絡窗口。在兩系合併後,原有的兩個系友會組織已102學年度下學期正式完成合併,並由林光章系友當選第一任合併後的系友會會長。目前正積極將建置整併後的系友會網站與系網連結,除提供系友間相關的聯繫記錄或資訊,並進而使系友與系所間可密切聯繫、掌握彼此最新訊息;畢業系友網路調查問卷亦公告於系網及系友會網站上,以提供系友方便填寫、即時更新資訊的管道。 
2.       由「導師系統」延伸出的系友聯絡網路除駱至中教授和馮瑞教授兩位教師外,再輔以畢業生在校期間的「學術導師」(大學部學生的專題指導教授和研究生的論文指導教授和由各屆級畢業生中選定的「聯絡代表」1~3名為系方對於畢業生的直接連絡窗口,來形成更完整、親密且更直接有效的系友聯絡網路。
3.       建置本系之「系友資訊管理系統」(專案建置中)- 在系友發展的追踪機制方面,目前的資訊管理實質作法主要以人工作業為主,利用師生間的情誼網絡做為互動和資訊蒐集的立要途徑,再由兩位負責教師自行整理和分析相關資訊。隨著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本系畢業生的聯繫和發展資料已日益複雜,實有需要設計一個更有效的資訊管理系統來協助蒐集、管理維護、分析這些系友資訊,並能提供意見回饋管道讓系友在畢業後持續對系所課程/教學方向和重點提供更成熟的建議,以做為系所精進教學乃至於學校提昇辦學品質之參考。
 
3-4-3 畢業生資料運用情形
各學系的畢業系友在職場或社會上的發展和表現,往往是評量系所教學成果和學校辦學績效的重要指標。因此本系非常重視對系所與系友聯繫網絡的強化以及系友資訊蒐集機制的建立/運作以期能根據既定機制蒐集並持續追蹤畢業生與相關機構或人員之意見,以充份掌握系友發展狀況並透過相關訊息的回饋作為改進辦學品質之參考。目前本系除了持續積極進行系友現況追蹤和確認來掌握畢業系友的升學與就業狀況資料外,亦透過系友會、已有電子檔的通訊錄及系友會網站等管道,積極與系友聯繫與互動,同時也要強化系友會的組織功能,藉由系友會組織尋求資源挹注,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提供實習機會,舉辦系友座談與邀請專題演講,協助系所成長,做為永續發展的動力。
 
  1. 特色
 
1、師生互動良好的學術導師家族制度
本系配合佛光大學之學術導師家族制度,依學生興趣與教師專業,建立各個導師家族。在大一入學時,本系導師以擔任大一系核心學程課程的教師擔任。系上所有教師皆需輪流擔任大一系核心學程課程之授課教師,因此,所有教師皆會輪流擔任大一導師。在大二下及大三上時,本系針對學生開始進行基礎專題,此時每位學生皆有一位指導教授,指導教授即為導師。在大三下至大四上,學生開始進行專題實作課程,指導教授亦為導師。
從每位教師的角度來看,都會有研究生、系統開發專題學生、基礎專題實作學生的導生,若教師擔任大一或大二上的導師,亦會有較多的導生可以建立一個學術導師家族。此學術導師家族可以由研究生或高年級學生進行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讀書會或是增進學科能力,因此可以提升系上學生之學習成效。
2、增進實作能力的基礎專題與專題實作課程設計
       本系配合佛光大學進行課程之學程化,在大一上時所有同學即修習程式設計課程。接著同學可依興趣於大一下及大二上修習行動裝置程式設計、網頁程式設計、人機互動程式設計、數位內容設計等課程模組。在大二下時,同學即有能力進行一個規模較小的專題實作。
       本系經多年課程進行的經驗,系上同學在專題進行時較能從中獲得相關程式設計知識及能力,因此本系於大二下及大三上開設基礎專題實作課程。每位修課同學會搭配一位指導教授,由指導教授指導專題之進行及完成。
       在大三下時,所有同學都必需修習系統開發專題課程。本課程為本系之系核心課程的必修課,因此所有同學皆需完成一個畢業專題才能畢業。因為同學已經於大二下及大三上修習了基礎專題並累積了相關專題製作能力,同學在大三下時應有能力進行較大規模的專題製作。系統開發專題為期一年,於大四上時結束。此時,專題成果可以讓學生當作求職或考研究所時的加分項目,亦可以讓低年級的同學觀摩學長姐的專題製作。
3、程式設計期末會考與證照制度的學習門檻設計
       本系學生除了佛光大學學則之外,本系另外要求學生必需會考制度。為使本系學生在畢業時擁有足夠的程式設計能力,本系訂定會考制度,要求同學必需在通過程式設計課程之後才可以修習系統開發專題課程。因此,同學必需在修習系統開發專題前即有基本的程式設計能力,如此才能順利進行系統開發專題的課程。
       此外,本系推動資訊高階證照課程以培養同學之資訊能力。佛光大學要求學生畢業時應取得兩張基本資訊能力證照,但本系則希望學生能取得更高階之資訊證照。因此,本系開設之課程亦會加入高階資訊證照之內容,聘請相關之業師進行指導,以求同學順利通過證照考試。
4、積極爭取外部資源導入學生產業實習
近幾年,本系教師團隊積極爭取外部資源導入學生產業實習,本系教師爭取科技部科學工業園區人才培育補助計畫,透過本計畫的執行開設與高科技產業接軌之專業相關模組課程,提升本系準畢業生專業技能並以企業實習方式調和理論教學與實務經驗,藉以縮短科技產業人才學用落差,建立有效之園區廠商產學媒合機制。目前透過本計畫與長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鼎新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方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姿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自然色人文美學社、銳綸數位股份有限公司、姿立資訊有限公司、自然色人文美學等企業進行產學合作與學生產業實習。實習人數24人,合計5760小時的實習。補助情形如[2-3-4-14]
 
 
[2-3-4-14] 101~103年度科技部科學工業園區人才培育補助計畫總表
補助單位 計畫名稱執行時間與核定金額
科技部
科學園區
103-104年「行動裝置 App開發與數位內容設計」課程模組計畫
 
執行起迄:103.7~104.8
 
總核定金額:813,000 
科技部
科學園區
103-104年「數位內容軟體設計開發之實務實習」計畫
 
執行起迄:103.7~104.8
 
總核定金額:333,333 
科技部
科學園區
101-102年「適地性服務軟體系統人才培育」課程模組計畫
 
執行起迄:101.7~102.8
 
總核定金額:851,556 
科技部
科學園區
101-102年「資訊系統管理與維護之實務實習」計畫
 
執行起迄:101.7~102.8
 
總核定金額:216,900 
 
 
 
  1. 問題與困難
 
1.學生學習態度較為被動
本系學生的入學成績屬於私立大學中段,一般學習態度被動,學習動機明顯不足, 且對於自身的未來發展與人生規劃,較無積極明確的目標,因此如何使這群被動的學生中,能有更多人能對專業課程萌生興趣,養成主動積極的求學精神、進而對未來充滿信心,成為教學工作推動的挑戰。
2.學生對於校園活動參與度不足
本校積極投入資源於推動各式的活動,鼓勵學生自我挑戰,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並建立榮譽心, 然而學生參與度仍然有成長的空間,主要原因學生們對於系上活動的辦理時間較無法獲得及時的訊息,再者,學生們可能不了解系上預排年度之整體性活動, 以致學生們無法能夠預先準備及預留時間。
 
 
  1. 改善策略
 
1.學生學習態度較為被動的改善策略
面對學生的被動學習態度, 本系教師多次在系務會議討論並交換心得,目前採用的作法首先,為與學生間培養成亦師亦友的關係,以使溝通與勸說能更達效果,其次,在課堂中,儘可以降低以分數為要求手段的作法,並多採用帶領實作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體會,第三,以學術家族的建立,利用學長姐、學弟妹與同儕的氛圍來潛移默化學生的學習意願,第四,鼓勵參與活動來讓學生增加榮譽心,也願意留在校園中,同時也提供多元的機會與面向來接觸世界,第五,要求畢業專題,由導師來帶領製作,而各老師多元開授符合自己專長之專題課程,供學生學習,第六,要求各教師必需明訂駐系時間 (Office hour)讓學生能有常態性的機會與教師會面晤談,各式的努力在在都期望能引導學生於學習之中。
2.學生對於校園活動參與度不足的改善策略
為強化學生參與推動各式活動的時程且能夠有所準備,已為系上同學建立共同社群網路Facebook 的資訊平台,在所有活動通知方面可以共同性通知,以及讓同學們能夠在平台上分享每次活動的過程、照片記錄等等,再者, 活動預定安排公告,為讓同學們可能反應需要建議的活動,透過前置詢問同學們之建議與意見,作為系上安排活動之參考,一方面讓同學們可以表達心中想要推展之活動,一方面系上可以在同學們所提出的活動建議,在合理的範圍加以構思這些活動之安排,促進學生們與系上活動都能夠具有共識。
 
 
  1. 項目三之總結
本系於學生學習輔導機制上,以教師、導師及學生三方向為主體,透過三者之不斷的意見反饋,希望同學於學習上獲得最大成效。在教師端,教師應適當調配課程之難易度,以符合本系學生之程度。若發現學習成效不彰之同學,即應透過預警制度通知導師。導師平日即應了解各個導生之狀況,當收到預警制度時,則必須立刻進行輔導。在學生端,則須參加系上之補救機制,以求獲得最大之學習成效。
為讓同學更有效學習,本系設計了多個課程模組讓同學於大一下學期可以自由選擇;在大二下學期時,同學可和指導教授進行基礎專題實作;而在大三下學期則開始進行系統開發專題的課程。藉由和指導教授長期的互動,同學可以更深入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亦可為日後就業或求學提早準備。在畢業生互動部分,本系除了依據本校秘書室之校友會做法之外,近年來皆於每學年舉辦年度系友大會,以維繫系友之互動和建立系友之資料庫。未來亦將增加舉辦可供系友參與之參學合作機制,並透過本系之自辦教學卓越計畫,更補強系友之資料庫與系友之專業產學回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