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count: 5048

V. Self-analysi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項目五:自我分析、改善與發展

  1. 現況描述
任何系所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必然要將反省與改善機制,內建於其決策機制中。因為只有決策機構足夠敏感,能快速察覺環境的變化所帶來的挑戰,能隨時檢視各項措施的利弊得失,能體察師生的及時反應,並能對這些進行細緻的檢視、分析與檢討,才能避免重大失誤,掌握發展契機。
基於這樣的想法,系所本無需疊床架屋,另立檢討與改善機制。系務會議既是系務的常設決策機構,自然應該內建分析與反省機制,保有全方位的檢討與改進的功能,才能藉此促成發展,成為進步的原動力。基於這樣的理由,本系原設有「系評鑑委員會」,其執掌目前已劃歸「系務會議」;原設有「系教師評鑑小組」,其執掌則劃歸「系教師評審委員會」(系教評會)。
為確保本系所各層面業務運作能順利地執行、推展並與時俱進本系建置有具體可行的機制適時地對自身既有的絶對與相對條件所處的環境與未來的演變趨勢能通盤且明確的掌握藉以擬定相關對策並落實執行。相關說明詳述如下:
5-1班制之自我分析與檢討機制及其落實情形
5-1-1自我分析與檢討機制訂定的認知理念
本系對此機制的發展理念將系務區分為計畫 (Plan)、執行 (Do)、檢核 (Check) 與行動(Act) 等四大工作層面來進行;內容進一步分述如下。
首先屬於計畫 (P) 性質內涵的工作, 為先行擬定系所定位與教育目標, 再以之為前提分析本系既有內部資源條件的強項與弱項以及當前所處外部環境狀況的機會與威脅並據以提出極大化強項與機會和極小化弱項與威脅的可行策略。至於各項策略同時提出相應之質性或量化的重點觀察指標 (Key performance index; KPI) 以了解班制辦學之表現,作為未來發展方向檢討與改進之參據。其次屬於執行 (D) 性質內涵的工作有二個層面需進行一為先將本系所成員進行全面性的系務編組再將計劃中各項擬推行的策略依據分工編組來同步推展並適時將所遭遇問題或需配合、協調或協助之處向系務會議提報二為各系所成員需依系務編組定期蒐集、彙整系務發展之內、外部攸關資訊其中所謂內部資訊應至少包括畢業生表現與回饋意見、師生意見、學生成績、招生狀況或經費變化等而外部資訊則可包括產業界、相關領域專家顧問意見、相關評鑑建議, 或國內外相關領域數據, 與研究分析報告,以供自我分析與檢討改進參考。其三屬於檢核 (C) 性質內涵的工作包括檢視與核誤二個部份檢視所指的是彙整、蒐集與分析計畫中各KPI 的達成狀況目的是定期呈現每學年度末的執行進度與辦學狀況以了解與預定進度間落差或偏差的幅度核誤所指的是釐清造成落差或偏差的原因屬性, 是為策略執行面的效率性問題, 抑或是策略制度面上的設計性問題然不論屬性為可應提出具體可行的矯正措施。最後屬於行動 (A) 性質內涵的工作, 是為再將經檢核過後的策略繼續依原始計畫或修正後計畫之進度落實推動。同時為確保本系所的運作,能在週全的行政制度面基礎上順利推展各項機制與策略皆有其相應的行政辦法、要點規章, 以及各項委員會為支持。
5-1-2自我分析與檢討機制的具體實踐與落實步驟
而為具體實踐與落實前述的認知理念, 本系所之自我分析與檢討機制訂定的落實情形乃採取9個步驟來進行內容分述如下:
1. 擬定具體且明確之系所定位與教育目標。
為考量於整體外部環境變化並基於本校、院之定位與教育目標, 以及本系現有的各項條件與傳統規劃具有市場導向之發展階段以吻合市場趨勢吸引更多之學子例如本系教育目標乃配合校與院之教育目標、分析相關領域與就業市場發展現況與前景,以及評量學生特質及定位發展而來,再由教育目標設定相對應之核心能力與學習成效指標。目前,本系以本校創校之人本精神為內涵,實作應用為導向並結合資訊科學和數位學習兩個領域,其成立之目的學士班旨在培養資訊系統管理與開發、網路與多媒體製作、數位內容設計以及動畫與遊戲製作之初階人才。而本系在面對高教環境急遽改變、少子化及國際化影響之下,非常重視自我改善品質之機制,因此,本系系務會議根據校(院)務整體發展需求而設立系發展暨自評工作小組,其目標在於隨時審視本系發展方向、設立宗旨、教學目標是否與於整體外部環境變化相符。
2. 分析本系SWOT條件([附錄2-5-1]),並提出極大化強項與極小化弱項的策略。
為利於本系永續性發展將持續深化暨有之強項包含教師本職學能表現, 深耕教師在教學研究工作表現以及服務認真態度、負責、積極、主動以維護教育品質其次善用課程學程化讓學生能有多元、跨領域、彈性修業的機會以及鼓勵學生於赴美國西來大學修業並於畢業時同時取得佛光大學與美國西來大學二張學位,也鼓勵學生赴姊妹校當交換學生,有助於強化學生的國際能力與視野。
3. 提出與策略相應之重點觀察指標 (KPI)
為推動策略發展, 在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方面為能確保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的達成本系所對學生學習成效評量機制的規劃可分為課堂實作、課程報告或評量、程式會考、專題實件、專題成果發表、證照考試、與產業接軌的實務實習、能力檢定制度、總結性評量等途徑透過上述之途徑以掌握學生學習之成效其次在教師、教學與支持系統方面為協助教師提昇教學品質以增進教學效果, 要求每學期的所有課程均需依規定接受學生的教學評量而調查結果則提供給任課教師及系所主管作為教學改進、課程調整、教學獎勵與輔導、教師評鑑及升等之參考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在學生、學習與支持系統方面為輔助學生強化學習整體規劃招生活動場次、進行輔導機制、建置有EProtfolio 檔案系統,其次建置學習預警系統、投入行政系統之軟、硬體資源、爭取獎助學金與工讀金、統計課業學習表現等等以全面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最後, 在研究、服務與支持系統方面分年統計教師著作發表、老師獲得研究計畫, 以及學生證照、研究表現與校外競賽成果呈現作為不斷精進專業之參考。各項目之核心指標KPI 如下:
[5-1-1] 本系各項目之核心指標KPI
項目一 KPI及其描述內容
1-1班制定之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及其制定情形。 每學期至少一場辦理座談會,凝聚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
1-2班制訂之課程規劃及其與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之關係。 各班制課程規劃與教育目標、核心能力及學習成效指標間達到高度相關。
項目二 KPI及其描述內容
2-1教學評量的平均滿意程度 調查結果提供給任課教師及系所主管作為教學改進、課程調整、教學獎勵與輔導、教師評鑑及升等之參考。
2-2生師比 檢視本系之生師比,以維教學之品質,並降低教師之授課負擔以利教學。
2平均每門課修課學生人數 此指標用於確保低生師比伴隨著小班制教學的進行,因此平均每門課的修課人數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範圍內。
項目三 KPI及其描述內容
3-1各班制招生註冊率 大學部、碩士班及碩士專班近三年的總平均註冊率分別為92.53%58.40%55.56%。在目前少子化趨勢導致眾多公私立大學的生源逐生漸減的情況下,本系如何力爭上游,提升競爭力,以吸引更多的學生願意加入就讀,是當前首要努力的課題。
3-2 新生入學成績 1.學測第一階段錄取級分數
2.指考錄取分數
3-3各班制畢業系友就業表現 1.繼續升學或就業調查
2.與本系所學相關度調查
項目四 KPI及其描述內容
4教師研究表現與成果呈現 每位老師對於研究方面均投入相當之時間與心力,力求兼顧質量並進與研究價值, 參與學術研討會的發表, 觀摩學習不同領域之研究發展新知, 強化自我研究能量提升, 跟進目前研究趨勢與議題。
4本系老師獲得補助教學、研究及推廣服務計畫件數與金額統計 申請科技部專題研究補助為教師評鑑的必要項目,若申請科技部專題計畫未獲補助得向校內申請, 亦可與政府機構、研究單位、民間企業等簽署執行研究計畫或產學合作。
4-3學生研究表現與競賽成果呈現 1.學生發表論文情形
2.學生競賽成果
4. 進行本系所成員的系務編組與相對負責職掌的內容。
本系所成員的系務編組依照不同工作項目進行分組都必須常態性配合相關會議進行進度的掌控與關心最終目的則是系所整體量能的提升、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落實自我改善為終極目的其系務編組如下:
 
 [5-1-2] 本系系務分工表
工作小組 教師姓名
系發展暨自評 羅榮華 (召集人)、王聲葦、夏傳儀、許惠美、曾世綺
招生 吳英銓 (召集人)、駱至中、林裕權、喬亦偉、夏傳儀、賴正良、莊啟宏、林繼任、許惠美、曾世綺、馮瑞、王聲葦、羅榮華
教師專業成長 許惠美 (召集人)、馮瑞、林繼任、喬亦偉
學生事務 駱至中 (召集人)、馮瑞、黃暉娟、莊啟宏
畢業生成就 駱至中 (召集人)、馮瑞、黃暉娟、莊啟宏
圖書與設備 黃暉娟 (召集人)、王聲葦、賴正良、林繼任、莊啟宏
 
再者本系教師、職員、學生都必須學習大學評鑑的目的、意義與精神才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評鑑。從檢視系所的體質、蒐集評鑑之資料再經由評鑑過程了解自我不足之處、檢討改進, 最終目的則是系所整體量能的提升、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5. 設定蒐集、彙整系務發展攸關資訊之核心項目與呈現型式。
有鑑於強化系務發展以及掌握規劃進度品質本系定期更新關於評鑑數據資料參照前述相關之指標進行蒐集例如課程評量、老師研究計畫成果、期刊發表、專題成果發表、證照考試、證照考試資訊、相關研討會辦理活動、服務學習活動、專題發表機會等等以以作為核心項目並且量化相關數據,掌握相關的進度目標與品質協助師生能夠參與相關之自我提升之機會。
6. 檢視各KPI 的達成狀況。
為落實執行定期檢視相關指標並於相關會議討論執行狀況經由檢視目前在評鍵指標方面各方面皆已落實執行並朝達成目標邁進在目標、核心能、與課程方面例如課堂實作、課程報告或評量老師依照課程進度進行以掌握學生學習之成效其次在教師、教學與支持系統方面已完成每學期的所有課程均需依規定接受學生的教學評量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在學生、學習與支持系統方面已啟動多場招生活動與入學期輔導機制以及分年統計教師著作發表、老師獲得研究計畫以及學生證照、研究表現與成果呈現, 以充分檢視與掌握進度品質。
7. 釐清造成與KPI 落差或偏差的原因屬性, 並提出矯正措施。
為確實檢討與進步本系重視目前指標較為薄弱之項目以作為改善目標例如碩士班及在職專班之註冊率尚待努力。目前招生狀況則稍受大環境影響,104年度招生員額經調整及獎勵本校學生就讀本系的獎學金之招生策略後,預計新的年度會有明顯的進步。
8. 重新檢視本系現有之行政規章的完整性, 以及委員會的運作。
為精進本系組織運作重視各項行政規章的完整性配合外在與內在條件改變定期更新修正相關之行政規章以符合系務運作並充分考量到師生之權益委員會運作方面除每個月固定之系務會議之外只要有相關其它委員會議題將隨時召開會議以確保系所與師生權益。

9. 持續各項目之核心指標KPI 之執行模式(詳如[5-1-1]所示)


[51-1] 本系自我分析與檢討機制及其落實情形
5-2自我改善機制與落實情形及其與未來發展之關係

5-2-1.研擬多方機制配合評鑑實施,持續自我改進
本校在實施的學門評鑑,僅是整體自我評鑑過程的一環。為落實自我評鑑與自我改善,本校(系)有許多研擬許多機制與配套措施(參考[附錄2-5-2]),希望達到持續性、制度化自我改善的目的。這些校級、院級、系級的多方機制相關配套措施相當完備。法令方面,學門評鑑、教師評鑑、內部評鑑等辦法皆齊全,而且配合辦法運作,近年來各項評鑑皆確實實施,並持續追蹤改進。在課程部分,校級層次進行「通識教育」的大幅改革,以及「課程架構外審」的制度;在系的層次,本系亦舉行多次「資訊應用系課程規劃會議」、「課程意見回饋」問卷,使本系課程的規劃容納多元意見,課程架構更臻完美。此外,本系於96學年度成立系友會,並建立系友追蹤與聯繫機制,將來更可密切掌握系友動向,並連結系友與在校生的情感,資源共享。
5-2-2. 學生學習成效意見調查機制,以持續自我改進
為確保學生之學習成效,本系擬定各項搜集學生學習成效意見調查之機制,利用各種問卷資料及定期會議等方式進行學生學習成效之檢討與修訂,搭配多元管道促進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輔導並藉以有效評估學生達成核心能力之程度,做為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之修訂、課程規劃與設計,以及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改善之依據。另彙整各方之學習成效意見與學生學習評量和教師教學評量之結果,進一步做意見分析並回饋於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等改善策略。
1.檢討學生核心能力設計之情形
本系依教育目標擬定學生基本核心能力,並學校或系上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機制,針對在學生、畢業生、企業雇主的滿意度,有效的瞭解畢業生學習成效及職場上的表現狀況以及各種學習成效意見。並根據調查意見,有前瞻性的改善課程安排,檢討本系各項運作及發展,且能因應社會文化環境之改變而提出適時彈性之核心能力及系上未來的教育方向。具體事證表現在檢討學生核心能力方面,本系採納教育部及本校鼓勵相關系所整併及轉型發展之策略,同時為了提昇本身的競爭力,增強自我核心能力,與「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合併,並進行了一系列有關學生核心能力調整的討論,其中並採納了多位校友、專家的意見,將本系學生的核心能力定位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範疇之下,一方面符合未來台灣產業的發展趨勢,二來可以有效結合不同的領域,培養跨領域的專業人才,三為符合本校及院發展的主軸:文化創意、科技素養以及人文關懷的目標。
2.檢討改善課程規劃與設計
(1)雇主對於本系畢業生能力評鑑以及畢業生進入職場後對所學是否能符應工作需求的意見,回饋於課程委員會議中,並邀請校外課程諮詢委員(包含業界專業人士、畢業系友代表),對本系課程規劃做完整的評估與改善。具體事證為透過產學合作及與政府機關合作、交流之下,確立了本系課程學程化後的四大學程以及內容,其中包含了目前較為熱門的領域如遊戲與動畫學程,行動裝置應用程式開發,以及智慧型資訊系統等,能夠在提昇學生的專業職能以及就業競爭力上做出具體貢獻。
(2)在校期間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藉此讓學生挑戰自我,也透過比賽結果檢視學生學習成效,進而可成為修正課程內容之參考。本系學生代表學校參加行動裝置App應用程式設計競賽,屢屢獲得評審的肯定,設計之App應用程式目前已上架的共有20餘件,就是藉由改進課程設計及內容所獲得之成果。
(3)每學期召開系所務會議、導師會議、各級課程委員會等,提供本系所師生溝通、檢討之管道,討論本系所師生對課程意見之反應回饋,檢討修正情形,短期可作為未來課程規劃或安排之改進,長期可以作為本系所調整教學目標、所要培養的核心能力及方向、課程架構等建議,並加強各年級間課程的連貫,使學生學習歷程連貫,以促進學生學習成效。具體事證參見本系歷年系務會議、課程委員會,以及院務會議、院課程委員會開會資料以及邀請校外專家、學生代表、校友代表參與課程架構及內容探討的紀錄。
5-2-3.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之檢討
本校每學期定期對教師教學進行「教學評量問卷調查」,建立完善之教學評量記錄,教師可即時針對學生意見反應及學習狀況檢討改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及對學生學習成效評量進行參考。學校對於學生之意見反應至為重視,不但要求教師針對學生意見進行答覆,並將評量分數,意見回覆列為教師評鑑的重要依據(佐證資料詳見附件),對於未來系所的發展具有正面的幫助。
 
  1. 特色 
綜觀本系在宗旨、教育目標與自我改善機制此項目,具有下列幾個優點:
1.       設立宗旨及教育目標與本校和本院的定位與發展方向緊密契合,此外,本系之教育目標明確,也符合專業領域發展與就業市場需求之趨勢。展現人文與書院精神,並將佛光大學建立成一所人文與科技均衡發展的精緻綜合大學,乃佛光大學設立與發展之重點目標,而結合資訊應用領域所成立之本系,其設立宗旨及教育目標,遵循本校既定的發展方向,也反映出資訊科技的時代精神。
2.       本系期望培養學生具備之核心能力,均有相對應之各類教與學活動,幫助達成目標並檢視達成狀況。
3.       本系自我評鑑機制之組織,除含有一般各校常見之教學評鑑、自辦學門評鑑、和課程架構外審以外,尚設有6類委員,為本系在系務發展、課程、學生輔導、學術研究與活動、圖書收藏和設備更新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而在此模式下,本系之運作情形良好,也已在許多方面做改善。
 
  1. 問題與困難
本系雖已對畢業生事項建立起追蹤及回饋改善機制,但仍有以下問題和困難:
1. 本校地處偏遠東部地區,離主要資訊產業園區較遠,畢業生大都到外縣市就業,增加系友與系上之疏離感。
2. 本系歷經兩系合併,既有的畢業系友動向較難掌握與連絡。
 
  1. 改善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與困難,目前的改善策略如除依本校和本系所建立起的追蹤機制,本系將會加強利用社群網路和系上網頁,來讓系友瞭解系上資訊。此外亦會加強系友間的連繫,增加對系上的向心力。
 
  1. 項目五之總結
我們認為,高教中心的評鑑僅是一個「外來」的引動機制,促發師生全體對於學生事務、教學品質的重視;而評鑑真正的用意,應在於系所成員能夠「內在」形成一股自我改善動力、持續運作。當一個系所的教師、職員、學生甚至於畢業校友、家長等,都能將諸項指標化的有利辦學條件,綜合地、有機地內化到內心基底的心靈深處;除了嫻熟系所辦學目標與特色之外,更能將此精神在教學活動、學生事務及學術研究上圓融地、自然而然地呈現,那麼勢必能夠達到教師專業的累積,以及學生受教品質的提升。本系認為,如此大抵是高等教育評鑑的重要功能,亦是本系希望達到之終極目標。
整體而言,本系在宗旨、教育目標與自我改善機制此項目各參考效標之表現雖仍有進步空間,但已十分值得嘉許,而對所遭遇之問題或困難,本系業已擬訂因應對策,且會不斷透過自我評鑑組織和運作機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